耳鳴易引起憂鬱 吃香蕉補色胺酸可緩解
耳鳴是許多人都有的苦惱經驗,嚴重時,很多人都會找耳鼻喉科尋求治療。國內最新研究證實:「焦慮、憂鬱會讓耳鳴更嚴重,且相互影響」。醫師提醒,改善耳鳴,除了從生活改善外,多補充香蕉或是牛奶等富含色胺酸食物,也是很好的方法。
壓力大常失眠 伴隨耳鳴
研究也證實:「耳鳴會增加焦慮及憂牙周病治療鬱症的風險,其中焦慮造成耳鳴,通常只要治療其中一項,另一項就會隨之改善」。這項研究已於今年1月發表在國際《綜合醫院精神醫學期刊》,廣受醫學界所關注與討論。
林敬恩醫師強調,近年受耳鳴所苦的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趨勢,這一類患者通常會因「嗡嗡─」、「嘰嘰─」等聲音持續在耳邊迴盪,睡覺無法安寧,進而產生焦慮、失眠,甚至憂慮等症狀。
根據統計,35歲以上的成年人,8成以上都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病,40歲以上,比例更高達9成,牙周病的症狀並不明顯,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自覺症狀。牙周病科醫師強調,牙周病患者沒有自覺症狀,並不代表從未出現過症狀,只是這些症狀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,尤其是在牙周病初期,牙周病的症狀包括刷牙時牙齦會流血、牙齦紅腫或觸痛、牙齦萎縮、觸壓牙齦時,牙齒與牙齦間會流膿、牙齒鬆動或逐漸分開、對咬異位、部分假牙會因牙周病而難以裝戴,或是出現持續性口臭等。雖然牙周病會出現牙齦流血等症狀,但卻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,很多牙周病患者出現症狀時,往往不以為意,即使流血或是自覺怪怪的,卻認為是正常的現象,誤以為是火氣大或是太累,認為只要喝點苦瓜汁、採取些涼補或多補眠即可,失去早期牙周治療的先機。牙齦發炎是牙周病的先期症狀,若置之不理,細菌會繼續往下侵犯骨頭,破壞齒槽骨,造成牙齒鬆動;若仍不予理會,牙齒還可能自行脫落。
色胺酸食物 耳鳴患者天然助眠劑
根據台灣牙周病治療方式健保資料庫證實,耳鳴患者罹患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腦傷、梅尼爾氏症、腎臟病、冠心病、腦血管疾病的盛行率也有顯著增加的情牙周病治療方式形。而作息不規律、生活壓力緊張、 刺激性飲料皆會影響睡眠造成焦慮症狀。
若出現耳鳴症狀,在飲食方面,建議可多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物,如香蕉、牛奶,因為色胺酸又稱為天然的助眠劑,能夠安定神經幫助入睡,猶如做「腦神經按摩」,有助於舒緩各種憂鬱焦慮情緒,改善耳鳴夢魘。
若突然出現耳鳴症狀,第一時間務必要至耳鼻喉科或相關科別作詳細檢查,排除器質性原因、聽力障礙等生理因素後,再前往身心醫學科篩檢,確認是否合併身心疾病。
牙周病越早治療越簡單,效果也越好。反之,若沒有及時治療,會引起口臭、牙齦腫痛、牙齒搖動等症狀。患者情況較為嚴重時,可能需要拔牙,不僅治療會更加繁複,過程也疼痛難耐,更可能導致齒槽骨繼續萎縮,造成後續假牙製造的困難,累積的治療費用將相當可觀。根據醫界統計,台灣成人約有90%患有牙周病。換句話說,國人牙周病普及程度僅次於蛀牙。依據近年來國內外牙醫界研究發現:經由循環系統的散佈,牙周病的細菌甚至會導致其他重大疾病,如心臟病(瓣膜病變)、心肌梗塞、呼吸道疾病、流產…等。因此,重視牙周病並及早診斷治療,潛在牙周病患者應請醫師做詳細診斷。初期的牙周治療可經由一般洗牙完成;但若為中、晚期的牙周病,則必須接受手術性的「翻瓣治療」或是非手術性的「雷射治療」。